跪棚、路祭、泼汤、破孝多种民间俗语

其实,在我们农村,传统的丧葬礼俗就是“儒家伦理观念的孝的体现”。而儒家的伦理思想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判断是非的标准。因此在农村对于农村的葬礼往往只能“照旧”。今天我们看一下安徽农村的一些丧葬风俗习惯。

一、初死。当家中老人故去,要把老人移动到家中正屋的灵床上,头朝外,脚朝内,在灵床前烧纸,也就是“倒头纸”。

二、含殓。过去在农村丧礼中,会在老人口中含口饭,但也不局限于饭,有的会将钱币或珠玉含在故去老人的口中。

三、报庙。过去在农村,老人故去,孝子会向祖坟土地爷请安,以示家中有人故去,请把灵魂带走。

四、引魂。现在农村老人故去,长子一般拿着引魂幡来接比较重要的吊客。

五、报丧。在农村现在,报丧一般都用讣告,按照“爷亲有叔,娘亲有舅”的礼制,告诉亲友家中老人故去,一般报丧者不论长辈或平辈,报丧即叩头。

六、破孝。在农村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,一般子女和族亲都要戴孝,凡是戴孝者皆穿白鞋,子女披麻,女儿、儿媳脚踝缠白绷带。男性晚辈带孝帽,有“羊角帽”和“出顶帽”之分,主要根据族亲血缘的远近来定。

七、开吊。

八、搭灵棚。在农村主要是在屋前搭一个屏障遮挡。并用稻草或秸秆铺满地面,以为守灵只用。

九、设灵案。在灵棚下摆一案桌,放各种贡品,点白蜡烛。

十、厨、引。老人故去,亲朋好友吊往之,必设宴款待,因此需请厨。未来烘托悲哀的气氛,往往还要请乐。

十一、跪棚。一般在农村,有吊客来吊往时,众孝子会叩首还礼。

十二、泼汤。出殡前一晚,长子扛引魂幡,后边跟着亲朋,两人抬一桶面汤,沿路泼洒。

十三、破土、在农村,老人故去,长子扛引魂幡,在祖坟选定的墓地,先破土三锨,随后,由忙客打穴。

十四、起灵。孝子抱老人骨灰盒行进到中心街,吊客向死者叩头,我们这有“九扣十八揖”的说法。孝子“摔老盆”这是发丧的重要环节。

十五、路祭、过去农村在出殡前往墓地的路途中,亲友备酒果、焚香、送至荧坟。现在,一般亲友随送葬队伍哭一程就算了。

十六、下葬。

十七、圆坟。过去农村老人故去,下葬三日后,均到坟墓处大哭,并把坟墓堆的高高的。

十八、居丧。为了表达对老人的哀悼,会有五七、百日、周年祭。孝子居丧期一般不参加任何活动,有“百日不理发”之说。

中国丧葬习俗的由来和利弊

死亡后究竟是土葬好还是火葬好,人们各执一词,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丧葬习俗的,丧葬文化,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,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、信仰、心理、伦理、道德、艺术,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、遗嘱文化、死亡教育、死亡观念、殡仪习俗、丧仪文化、葬文化、祭祀文化、葬仪经济、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。

中国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,造成各地不同的葬法、葬式,也造成了不同的葬制。葬法和葬式受自然环境、生存、形态、宗教信仰的影响较大,而葬制则主要受社会形态、社会意识的影响更多。这使得我国的丧葬文化具有多元性。

土葬是将尸体装入棺材挖坑埋人地下的一种丧葬形式,也是自灵魂观念产生以后沿续时间最长、礼俗最为繁杂、流传最为广泛、使用民族较多的一种传统葬法。考古发掘的材料证实,我国土葬最早开始于北京山顶洞人,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洞深处,用土覆盖死者的尸体;到距今7000到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,2000多座墓葬中土坑葬已占绝大多数;到4000年前,无论是黄河流域、长江流域,还是远离黄河、长江东北、东南沿海等地都已采用了土葬。

就土葬使用的民族来说,除汉族以外还有壮族、傣族、布伦族、苗族、瑶族、藏族等10多个民族,在目前我国的56个民族中使用土葬的民族达40多个,其中汉族、彝族、布朗族、拉祜族、纳西族等以土葬、火葬并用;门巴族以土葬、火葬、水葬并用;裕固族以土葬、火葬、天葬并用;藏族以土葬、火葬、天葬、水葬并用。从古至今,土葬是使用民族最多的一种葬法,时至今日仍有10个民族有土葬传统,国家对其土葬传统予以尊重,不强迫他们实行火葬。火葬是一种处理尸体的方式,具体而言是以火把尸体烧成骨灰,然后安置在骨灰瓮中、埋于土中、撒于水中或空中,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。印度教、佛教盛行火葬,其中以佛祖释迦牟尼,圆寂后火葬留下舍利子而闻名于世,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纷纷效仿死后火葬的葬式,儒家、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则盛行土葬。

自二十世纪开始,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,以节约土地资源。现时中国大陆的火葬比例为53%,美国为26%,英国为70%,日本则超过90%。查考我国古代文献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某些地区就有火葬习俗。这在《列子·汤问》、 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、《荀子·大略》等篇均有记载。《墨子·节葬下》记载道:”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,其亲戚死,聚柴薪而焚之。”

现在我们来看看土葬和火葬的利弊,土葬占用土地,火葬最后还是占用土地,中国的火葬实际上是先火化后土葬,占地只是多和少,集中和分散的区别。土葬形式占用的土地相对更多,但土葬占用的土地是有限时间的,火葬所埋的公墓是铺了水泥的永久性的占用。

土葬贵,火葬在中国更贵,中国火葬最大的弊是官方垄断。

土葬需要棺木、堆土,而火葬需要烧油,都是消耗资源,但尘归尘土归土,油烧了就没了,发改委下次涨油价的理由说不定就是火化呢。

土葬尸体的腐烂和防腐液都可能造成污染,而火葬的火化会排放大气污染物——氮氧化物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硫、颗粒物、汞、氟化氢、氯化氢、二恶英等各种有害气体,当然还有温室气体——人本来就是碳,烧完了升天的除了灵魂还有二氧化碳。

综合以上分析,土葬和火葬都各有利弊,但火葬的弊端会更多些,因为火葬不仅浪费资源还浪费土地,而土葬只需要深埋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,而且还符合中国传统,个人认为,土葬还是比火葬更好一些。

民国枣庄地区富家大户的葬礼,送盘缠,路祭

孙桂良下葬的日子定在三天后,黄道吉日。

鲁南地区的丧葬民俗,葬礼将持续两天,头天“开门”、“攉汤”、“送盘缠”,次日路祭、下葬。

孙家请来了两班唢呐班子,十几个吹鼓手,唢呐咿咿呀呀吹着,前来奔丧的人络绎不绝……

傍晚时候,送盘缠了。

孙家大院管家孙全头戴孝帽站在大门楼子台阶上,喑哑着嗓子喊着:

“各孝子孝孙、五服里外孙氏本家、孝女孝婿、外甥外甥女……所有前来烧纸的客,给孙老太爷送盘缠去了!”

三支足有两米长的大唢呐发出沉闷的声响,紧接着,一老汉用冒火星子的麻绳头点燃了放在地上的三管铁炮……

三声炸响过后,空中弥漫着一股乌黑呛人的烟雾。

唢呐声一齐响起,一直长长的白色队伍蹒跚地走出孙家大院。

根据亲疏关系,他们或披麻戴孝,或戴着孝帽。

走在最前面的是孙美恒的儿子,小家伙身穿孝衣头戴孝帽,手里用高粱秸挑着个白纸扎的招魂幡在风中摇曳着。

其后是头戴孝帽举着旗、锣、伞、扇开道的孙氏族人,两个粗壮的汉子各拎着一面大铜锣走在最前,每走几步就把大锣敲得贯彻山野。

再后是唢呐班子,他们或吹着大小唢呐、或吹着笙、或敲着梆子和铛镲,呜呜咽咽合奏着凄婉的鲁南小调子。

唢呐班子后面是孙全,他两手端着一个长方形木托盘、盘里放着三盏面团捏的油灯、几打火纸叠成的三角状纸钱。

孙全身后是孙美恒、孙美昌、孙美瑶三兄弟,他们披麻戴孝,手里拎着缠上白纸的柳木哀棍,腰间两根长长的苘麻绳一直拖到地上……

男人排成一排跟在他们身后。

男人们身后,是以孙美恒媳妇为首的女人们,其中,她和孙美瑶的二嫂、三姐、四姐,也都披麻戴孝手持哀棍。

这长长的送盘缠队伍迎着夕阳在山间的路上走着……

他们穿越山谷……

他们越过石桥……

前方的山脚下,是孙家的祖林。

鲁南地区管坟地称之为林。

孙美瑶的母亲和自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孙氏祖祖辈都安葬在这里。

这支长长的队伍在离祖林不远处的地方停了下来,孙氏族人早把送盘缠用的纸马、纸轿、金山银山在此面向西南放置好,纸马背上放着一件青布缎料长衫,那是孙桂良平时最爱穿的衣裳。

唢呐班子停止奏乐,所有人都面向纸马跪了下来。

孙全用托盘里的面油灯和火纸钱点燃了纸马下的灯草堆,纸马下渐渐窜起了火苗。

孙美恒噙着泪悲痛欲裂地给爷“喊路”,声音一波高过一波:

“爷,您上马!

爷,您拿好钱褡子!

爷,您往西南大路去!”

”喊路“是鲁南的葬礼习俗,据说逝者的儿孙喊路后,逝者的灵魂就会果真骑着马、带着钱上西南的往生之乡去……

他一边哭,一边喊,一边喊,一边哭,终于泣不成声……

纸马、纸轿、金山银山被火吞并着……

孙美昌眼里噙着满满的泪,而女人们早已哭天抢地。

孙美瑶没有哭,他的眼里镌刻满全是恨!

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半边昏暗的天!

……

临城团部办公室里,李麟坐在茶几前看着一份电报。

茶几上放着茶盘等一整套功夫茶具,一小盅岩茶已经沏好。

看完电报,李麟把电报愤愤地丢在茶几上。

钱三进屋:“表哥,什么事发那么大火?”

“我把欠饷和孙家老爷子的事报给吴大帅,他竟说是故意拖着不给的。”

“为什么故意不给人家军饷?”

“他说要遏止田中玉势力的发展,不光是田中玉,以后咱们的军饷恐怕也没得发了。”

“遏止田中玉赖着咱什么事,干吗连咱的都不发了?”

“他说我们现在在田中玉的地盘,要不发都不发,免得田中玉说闲话。现在南方孙大炮闹得那么凶,这帮人还不忘窝里斗,他们想干什么!”李麟愤怒地说。

“那孙家的事吴大帅给话了吗?”

“给了,叫我别多管闲事。我们当兵就是为保境安民,却硬是把一个安守本分的百姓给折腾至死……这世道——!”

……

抱犊崮山寨里,周天成正和几个弟兄推碾子磨面。

辫子刘着急忙慌跑了过来。

“二哥,出大事了二哥!”

“别慌,什么事慢慢说。”

“二哥,孙老爷死了!”

“哪个孙老爷?”

“孙庄五少爷他爷!”

“你听谁说的?”周天成放下手里的活,着急地问。

“今天新入伙的一个弟兄是孙庄的,他亲口告诉我的,他还说,孙老爷今天就入土……”

“孙老爷好好的,怎么说走就走了?”

辫子刘一屁股坐在磨盘上,懊恼地说:“别提了!早知道俺一枪砸了陈大麻子那龟孙羔子!恁说他的狗命怎么那么硬,从崮顶摔下来愣是没死!还跟韩贵搅和一起害死了孙老爷!”

“狗娘养的!”周天成懊恼的一拳头打在磨盘上。

……

鸡冠崮寨门外,王聪儿牵着马出门正欲上马,狸子从门外策马而来。

“姐,姐夫还没出五七,你别出门了。”

“孙老爷和咱爷是至交,我出嫁时孙老爷还随了礼呢,这是来往,孙老爷走了,咱不能不去送送他。”

“我替你去!”

……

孙庄村头的大路上,孙桂良的路祭正在进行。

唢呐班子奏出的鲁南小调时而喑哑时而呜咽,铁炮声时不时地从人群后炸响。

孙桂良的柏木大棺已经套上了绿呢的棺衣,被放置在路中间的木架子上,棺材已用苘麻绳和粗壮的木棒捆扎结实,十八个抬棺的汉子站在一旁,棺前放着火盆。

棺前安放着八仙桌,桌上摆着贡品和孙桂良的巨幅黑白照片。

孙家三兄弟和叔伯兄弟、堂兄弟及孙儿们高举着手里的哀棍,给孙桂良行九跪九叩大礼。

周围站满了披麻戴孝等待路祭的客人,还有一些围观的乡民。

站在棺前的的孙全面向众人喊道:“还有没行路祭的客吗?”

“有!”

这是韩贵的声音,过后,便看见韩贵和陈大麻子带着两个官兵从人群后挤了出来,他们站在了八仙桌前。

孙全犹豫了半天,很不情愿地喊道:“独立营韩营长来给老太爷路祭送行……”

“孙老爷子,如今是新时代,已经不时兴磕头了,咱爷们就给你鞠仨躬吧。”韩贵四人帽子也没脱,说着便要鞠躬。

“来的正好,老子正想找你们算账呢!”

跪在棺前的孙美瑶突然跳起,举起手里的哀棍便朝韩贵头上打来。

韩贵早有准备,一闪身躲开了。

陈大麻子见状也赶忙闪向一旁。